主题: 涿州人知道吗?手机只剩20%电量?别慌!用了这几招,多用2小时!

  • 正怡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1218
  • 回复:0
  • 发表于:2020/10/10 11:01:57
  • 来自:河北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涿州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

看直播、打游戏、听音乐

有了手机,仿佛就有了全世界

可是,手机的电不够用怎么办?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不怕!

今天小编为您送上

最强省电攻略充电指南





省电攻略



iphone篇



第一步  关关关

1. 调低屏幕亮度

2. 没WiFi时,关闭WiFi

3. 有WiFi时,关闭蜂窝数据网络

4. 关闭部分定位服务



总之,记住这个顺口溜就好了:

屏幕高亮很耗电

蜂窝比WiFi要耗电

搜索WiFi更耗电

开着定位最耗电



第二步  开启低电量

当电量低于20%时,手机会自动提示是否【开启低电量模式】,实际上,低电量模式任何时候都可以开。


打开【设置】-【电池】-【低电量模式】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

Android篇




第一步  调调调

1. 调低屏幕亮度

2. 缩短屏幕背光时间

3. 关闭动态壁纸和LED通知灯

4. 关闭键盘震动和按键音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第二步  强制停止


某些应用就算关闭,后台还在运行,还在消耗电量,怎么办?


打开【设置】-【应用】,选择要强制停止的应用,点击【强制停止】,搞定!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第三步  省电模式  


Android手机也可以在平时开启省电模式。


具体操作:打开【设置】-【常规管理】-【电池】,选择【省电】或【超级省电】,就能延长电池使用时间啦!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

充电指南

只会省电还远远不够

我们还得了解各种充电方式

请看小编为您准备的充电指南




高铁出行


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高铁和动车

快速、稳定

是大多数人出行的首选

高铁上一般都有充电插座哦


普通动车、高铁

如果发现脚下有插座

说明您运气不错

通常这样的车型提供的插座数量并不多

且用且珍惜


复兴号

搭乘“复兴号”的小伙伴们是最幸福的

不仅插座数量多

而且还提供了USB接口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实在找不到插座

又需要应急的朋友

敲黑板划重点!

部分车型的卫生间门外的洗手台

附近有插座!


高铁站内

部分高铁站提供付费充电服务

但使用时要注意安全




其他出行方式




小编还是推荐大家携带充电宝

当然,选择充电宝有讲究

过不了安检不能上飞机是小事

安全最重要


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充电宝




认准正规生产厂家

拒绝“三无”产品


严格按照民航局的规定




乘客每人携带充电宝数量不能超过两个


充电宝容量有严格限制




民航局规定:

旅客所带充电宝容量不能超过160Wh

小于100Wh直接携带

100Wh~160Wh可以“协商”

大于160Wh只能“充公”了


容量怎么算?

重点来了!!

以此款产品参数为例: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找到标签参数:10500mAh和5V

10500÷1000×5=52.5Wh <100Wh

不需备案,直接带飞!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送您几句口诀

请记牢

电子产品随身背不托运

产品标签参数不存在、不清晰的不要带

移动电源容量超额的不能带

数量不能超两个

保持关闭不使用

安全第一要牢记!




编辑:智瑾

文章转自:科普中国




往期回顾-手机使用小贴士
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【身边事】请查看丨58款APP侵害用户权益 有你手机里安装的吗?

【防控科普】手机丨手机消毒有必要,也要讲方法滴!一图教你怎么做

【科普】@所有人丨95号码小知识,你get到了吗?(包含95客户服务号码使用表)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科技类标题科研人员如何做科普?

周忠和院士给出7条“忠告”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@科技日报


9月28日,第27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在京召开。


会场上,众多从事科普理论研究的嘉宾中,中科院院士、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周忠和显得格外显眼。


其实,参加与“科普”相关的活动,对周忠和院士来说并不陌生。这位优秀的古生物学家还有另一个身份——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。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百度搜索周忠和,可以看到这样的介绍:长期从事中生代鸟类与热河生物群的研究,他发现并命名发表了若干中生代鸟类化石,是最早从事辽宁早期鸟类化石研究的学者之一…… 有关成果多次入选美国《发现》杂志年度百项科学新闻、《时代周刊》年度世界十大科技发现、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成果……


总之就是很厉害。


研究做得好,科普也很牛。这些年他撰写多篇科普论文,参与《十万个为什么》等科普图书的编写,在科普的路上也走得很远。


说到“科研人员做科普”的困惑,周忠和很了解。他引用了此前有人总结的“四不”窘态:不愿、不屑、不敢、不擅长。他认为其中前“三不”是认识问题,第四个“不”是能力问题。


困惑确实存在,但社会又非常需要科学家做科普。“如果科学家的声音越来越少,一些似懂非懂或伪科学的声音就会越来越多。”周忠和院士说道。


今天的研讨会上,他在题为《科研人员做科普:一些问题的思考》的报告中,对科研人员做科普提出了7点思考与建议。


1
不能“一刀切”


行政化是一把双刃剑,不能搞政策一刀切:比如,硬性将科普作为所有科研人员的考核指标。“必须发科普文章,做科普报告不行吗?”


周忠和说,鼓励是必要的,但更重要的是要让科研人员发自内心觉得做这件事是有益的。同时科学共同体会认可这种职业的行为,不会因为科研人员做科普被认为是“不务正业”。


2
价值导向的引导比奖励更有效


“重要的是一种价值导向。科学共同体怎么看待你,这比科普奖励更有效。”周忠和认为,重大科研项目包括科普预算及社会影响评价,比科普奖励更能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。


目前,一些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机构已经开始在传统的研究、教学和管理工作之外,将科学传播活动看做学术表现的重要部分。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周忠和院士


3
科普也有知识产权问题


科普也有知识产权问题,周忠和说:“我自己也有感受,写个科普文章没几个人看,也不挣钱。别人抄来抄去,就直接抄走了。”他认为成熟的科普市场,有利于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,“这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样的。”


4
什么时候做科普,根据职业阶段权衡


什么时候开始做科普,这是一个question。


“你是院士了你可以做,我的路还远,不能跟你闹腾”……周忠和也听到过这样的话。其实,国内外都有同样的情况,“资深科研人员做科普顾虑少,年轻科研人员顾虑多”。


国外有些机构建议在拿到终身教职前先集中精力做科研。周忠和觉得也不见得一定如此。“如果这个年轻的科研人员能力很强,研究做得很漂亮,来做科普,那也很好,不会有人对你另眼相看。”但对于时间真的有限的年轻人,他建议,先把自己的研究论文做好。


5
重视与媒体互动


随着社会文化的转变,Pubilicity逐渐成为一个褒义词。在国外,对一个成果的曝光率,科研人员的Pubilicity,大家会给与正面的回应。而国内有时候会说“这个人喜欢出风头,好出名”。周忠和觉得这种文化需要逐渐的改变。


他建议,科研人员做科普要重视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(电视、互联网),影响在这些渠道做科普的人,或者参与科学新闻的撰写。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6
发挥应急科普的功能


科普也有“战时”与“平时”结合的问题。


周忠和觉得,科研人员做科普需要及时响应社会需求,满足时效性的需要。“这次新冠疫情,我们很多著名的科学家一直在做科普,他们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。”


7
权威性严谨性是生命线


“科研人员做科普,权威性是最大优势。失去了这一点,负面的效果会更大。”周忠和说。


此外,科学精神包括质疑,不能自己很武断,不留余地。谈论专业外的内容更需要谨慎。

来源 矿山信息

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
  
二维码

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

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微信登陆
加入签名
Ctrl + Enter 快速发布
""